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大致流程(3)

2013-05-17 作者:王爽 |  

  第四环节:回归整体,深读领悟

  让学生整体回读全文,遵循由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规律。

  从读通阶段的“整体”过渡到读懂阶段的“部分”,是符合阅读教学规律的,但最后还应回到整体,通过完整地诵读,将读懂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进一步“入境悟情”,增强阅读效果。

  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就是说明我们学习教材中的课文,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课文这个例子进行再学习再创造。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读课文就是要让学生借助课文这个“例子”去悟,悟出作者的语言精妙,悟出课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感悟文章所表达思想的脉络和文章的表达方式。

  比如在学生学完五年级《清平乐.村居》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去课文:第一次读,圈套画出自己认为作者用得好的字词并说说好在哪里,学生圈画出“醉”、“媚”等,相互讨论后急不可待地抄写在摘抄本上;第二次读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一家人安居乐业的生活;第三次读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即希望人们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第四次读鼓励学生再质疑,从质疑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学生通过更深入的读课文,积累了好词佳句,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学到了写作方法,感受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在这里教师做到了让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明确的目标,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而且培养了学生凡读书必动脑、必动笔的好习惯。

  再如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先让学生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让学生初步感知“独特、迷人”,然后通过学习“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的田园风情画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最后让学生回读课文,深化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

  第五环节:适当拓展,升华理解

  语文学习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教材不应是学习内容的唯一和全部。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创设多种情境,让教学得到拓展与延伸,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1.品味作者式拓展延伸。即以所学的某一篇课文为契机,要求学生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实现通过学习一篇课文,全面感知作者生平和艺术特色的目标。如:学习了《猫》一课后,可推荐学生阅读老舍的其他文章。

  2.对比阅读式拓展延伸。即要求学生阅读作者其他阶段的作品,或同一主题的相关作品,并对比作品在结构、手法、主旨等方面的异同。

  如:五年级《学奕》讲述的是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围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以致所学结果截燃不同(一为出色棋手,一无多大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道理:名师出高徒并非绝对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态度,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陈毅元帅小时侯《吃墨水》的故事与此题材很相似,教师可以让学生去阅读比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受到了教育。

  3.写作训练式拓展延伸。即模仿课文中某一片段的写作特色,再写一段具有同样特色的文字;或是对课文进行缩写、扩写和改写。

  如:在执教《四个太阳》时,为了进一步训练语言,拓展思维,升华文本的人文价值。老师在结课前,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说话写话练习,以拓展思维,升华情感。(师:我想我们小朋友也一定有美好的愿望,你想画个怎样的太阳送给谁?为什么要送给他?)

  课件出示:

  “我想画个 的太阳,送给 ,让 。”

  课堂上,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备,为文本增厚;而适度的拓展开放,又为学生打开了思维的疆域,课堂由此而生动!

  以上只是课堂教学的大致流程,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对其进行调整和整合,合理的安排在课时内容中。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