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事故卫生应急救援的特点(3)

2011-04-11  |  

  应对已受到或可疑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人员进行除污染。其方法是要告诉有关人员用水淋浴,并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起来,直到以后有时间再进行监测或处理。但不能因人员去污染而延误撤离或避迁。这种措施的风险和困难较小,但要防止将放射性污染扩散到未受污染的地区。

  (四)控制进出口通路。一旦确定放射性物质污染地区的人群隐蔽、撤离或避迁,就应采取控制进出口通路的措施。其好处是防止放射性物质由污染区向外扩散,避免进入污染区的人员受照射,还可减少交通事故。采取此种措施的主要困难在于,若较长时间控制通路,人们会急于离开或返回自己家中,以便照料家畜或从封锁区抢运货物和产品等。

  (五)临时避迁。临时或暂时避迁,是指人们从某一区域的迁移,并将在一延长的但又是有限时间内返回原地区。临时避迁的紧迫性比撤离要小。实施这一措施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在几个月内接受不必要的高剂量照射,主要是地面沉积放射性的照射。

  由于临时性避迁可以用受控的和安全的方法来进行,因而可以认为临时避迁的风险(如对健康的危险)要比撤离为小。但应引起注意的是,居民中某些特殊人群组(如医院的病人),避迁对他们健康的危险可能较大。

  (六)消除放射性污染。去污既是防护措施,也是恢复措施。防护措施通常是指直接针对受影响的居民,而恢复措施主要针对自然环境和恢复正常生活条件。恢复措施包括建筑物和土地去污物的固定、隔离和处置等,是指尽可能地恢复到事故前的状况。去污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来自地面沉积的外照射,减少放射性物质向人体、动物及食品的转移,降低放射性物质再悬浮和扩散的可能性。通常,去污开始越早效率越高,这是因为随时间的延长,由于物理的和化学的作用,增加了污染物和被污染表面的吸附。

  (七)对人员的医学处理。除上述防护措施外,在严重核事故时,一些人员可能受到超过剂量限值的照射,少数场区内人员甚至可引起不同类型、不同程序的放射损伤或其它损伤,需在不同水平的医疗单位分级处理。对皮肤污染要及时去污。对体内污染的促排应在专门的医学监护下进行。

  对受小剂量照射的人员,医务人员应向他们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顾虑。对决定采取防护措施的地区以外的人员,虽未受干扰,风险也很少,但他们对家人、对自己、对家畜和财产等担心,有时也需要医务人员向他们做解释。对受照人员及其后代进行长期医学观察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八)服用稳定性碘。服用稳定性碘是减少甲状腺对吸入和食入的放射性碘吸收的一种有效措施。服用稳定性碘的时间对防护效果有明显影响,若在摄入放射性碘以前6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防护效果最佳,几乎是完全的。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时服用稳定性碘,防护效率约90%.措施的有效性随时间的拖延而降低,但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仍可使用甲状腺吸收的放射性碘降低一半左右。因此尽快服用稳定性碘非常重要,理想的做法是在发生任何放射性物质释放前就把稳定性碘分发下去。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