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的人文性定位(2)

2008-10-18  |  

  二、让语文课堂成为情趣的栖息地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兴趣的诱因,它使人的注意、感知、思维倾向于某一对象,促进智力的更好发挥。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发掘课文的情感因素,营造情感氛围,使课堂的教与学笼罩在一种富有情趣的氛围之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这样,学生身上所蕴含的学习潜质就会得到全方位调动,就会“好学”、“乐学”,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平时我是这样做的:

  1、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敢于怀疑“正确”答案,敢于打破“权威”。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幻想。善于抓住课文的空白处和耐人寻味处,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为学生人生观的确立指明方向

  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通过自己的爱憎忧乐去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受到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同时加强学生个性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逐步培养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待社会,对待他人,对待自己。

  通过《桂林山水》《林海》等课文,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秀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通过《卢沟桥的狮子》《圆明园的毁灭》等课文,教育学生毋忘国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联系《周总理的睡衣》《一夜的工作》等课文,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结合《争画》《长征》等课文,引导学生从伟人的事迹中汲取丰富的营养,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通过《买火柴的小女孩》《穷人》等课文,进行诚实守信与助人为乐的品质教育等。同时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品析,可以帮助学生认清人性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两者在语文教学中同等重要,不可以机械割裂开来。脱离了人文精神,只在语言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学就会因为失去灵魂,失去生命而暗淡无光,沦为简单的排列组合文字的游戏;没有语言文字的运用,人文性就犹如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只是“看上去很美”罢了。因此,两者应该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