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2岁登上北京高校讲坛的她……

2006-02-21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清华 编者 

聽聽聽聽(编者按语)通过2005年全国统一高考,荣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大一女生马宇歌,她的绚丽成长经历及其折射出来的丰富教育内容,仅从互联网上看,如筛选筛选其中的经典部分,足以出本厚厚畅销书了,甚至可以拍部热播的史实性电视连续剧。为什么人们十多年来,十分罕见地要持续不断关注她的成长及其教育呢?其实,这反映了我们心里正在不约而同思考同一重大主题:未来社会究竟需要谁?

聽聽聽聽今天的孩子正在长大。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决定了我们本应持有怎样的教育理念。马宇歌以往的出色及其教育成功是公认的。她最主要的出色和成功就是在于,这个孩子的成长及其受到的教育,适合了人们对社会的预测和期待。未来社会必定比今天更文明,也更复杂和富有竞争性。

聽聽聽聽在我们请教马宇歌的家长“一个人的素质怎样,如何判断”时,他给出的答案很经典,令编者拍案叫绝:“素质是人的综合表现,其中主要指能力。你让我具体说说,那我就打个比方吧――――现在有事,派了看似条件一样的两个去打电话找人。某甲回来说:打了 ,对方不在;某乙不然,想方设法联系到了要找的人。此事看似多么平常、多么简单,但已明摆显出二者孰优孰劣!类似这样的事,再多进行几次尝试,那个素质差或叫缺乏素质教育的,就会彻底显露出来了。通过实践检验,最能认定一个人的素质到底如何了。”

聽聽聽聽(此话出自https://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3789900.html)事后我们一想,按马宇歌家长的方法试试,自身素质不能适应需要的人,现实真不算少,并且还在不断地从一些学校里走出这样的人。中国目前进行素质教育,其实,不仅孩子需要,成人更需要,老师和“领导”都需要!因为“青出于蓝”!素质提搞了,对自己、对家人、对单位、对社会、对下一代全有好处。

聽聽聽聽马宇歌家长的创新教育思想很丰富,也很有趣,讲求实践性,不脱离实际,并且自成一个开放性的逻辑系统,他是一个相当有学识的人。马宇歌的成长经历,读后使人想得更多。

聽聽聽聽**************************************

聽聽聽聽12岁,我登上首都高校讲坛

聽聽聽聽作者:清华附中12岁初一女生 马宇歌

聽聽聽聽北京服装学院的大学生从《跨世纪人才》杂志2000年第4期上看到一篇报道我的人物通讯,盛情邀请我课余去为他们作一场 “ 读书行万里路 ” 的报告。

聽聽聽聽2000年4月1日星期六下午,身系红领巾的我,刚从北京市西城区少年宫上完兴趣班出来,就被两名大学生接到了北京服装学院。走进校园,看到广告栏挤满了人,海报上介绍了我的简历,以及我怎样从小磨炼自己、何时开始独步华夏实现自定奋斗目标――――读书行万里路的情况,等等。旁边还贴着我与钱伟长爷爷的一张合影,彩照上的我当时9岁,正作为中央电视台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记者,采访这位著名科学家。

聽聽聽聽16时,我走上了大教室的讲台,会场爆发出热烈掌声。我一再向台下行礼。摊开这些年写的日记,我在一堆录音话筒前开始发言: “ 大家好! 我是清华附中初一年级的12岁学生马宇歌。耽误各位宝贵的周末时间。感谢大家给我这样一次机会前来汇报和学习…… ” 台下一片安静,只有不断挤入的零星听众和首都一些电视台的记者摆弄摄像机发出的声音。

聽聽聽聽我提高音量,尽量和各个方位的师生进行神情交流,讲到哪,就把日记翻到哪:介绍自己的成长历程,谈当时的心得体会。我说我从小至今先后被评为三好生、体育锻炼优秀达标生、文明少年、优秀少先队员和 “ 北京市百名优秀红十字青少年”, 并获得一系列 “ 雏鹰奖章 ” 等,都是与各界人士对我的关爱,特别是学校师长们的教育培养及同学们的友爱互助分不开的。爸爸妈妈希望我终生 “ 仁慈博爱、心胸开阔、乐观向上 ”, 所以我一直把 “ 天下为公 ” 和 “ 博爱 ” 的胸章轮流别在胸前。9岁过后,我抱定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名友 ” 的信念,在父母的赞同支持下,利用节假日,带上要读的课外书,先后只身到过了新疆、西藏、黑龙江、海南、上海等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目的是:接近人群、了解社会、领略自然、开阔视野和心胸、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我结交了上万名海内外城乡各族小朋友。我说,我10岁定下的现实五大理想之一,是到14岁人生花季到来之时,踏遍神州大地,胸戴 “ 红十字青少年 ” 会徽,把爱心献给更多需要我的人,同时也学访到天下更多的人。

聽聽聽聽我的演讲不断被台下掌声打断。我还应邀表演了小提琴独奏、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独舞和独唱,以及慷慨激昂的《少年中国说》名篇朗诵。

聽聽聽聽这天的演讲、提问,一共进行了3个小时。会后大家还围着我聊个没完。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心理学专家邵道生研究员,当场站起来说: “ 什么是素质教育? 这个来自清华附中的小女孩儿,使我们感受到了真正的素质教育。我从她身上看到了跨世纪又一代新人的美好未来。”

聽聽聽聽回清华园的路上,春风把红领巾从我胸前吹起。我撩开头发,仰望星空,不禁想到:星移斗转,天外有天! 我一定要继续努力,因为明天还在期待着我们。

聽聽聽聽(作者系北京的清华附中12岁初一女生 马宇歌,原文发表在公开发行的清华大学校刊《新清华》2000年6月2日第4版头条)

聽聽聽聽**************************************

聽聽聽聽母校北京的清华附中校长评说小宇歌:“马宇歌惊人的毅力打动了我”

聽聽聽聽――――这话出自小宇歌中学母校赵庆刚校长之口。他是小宇歌一辈子也不会辜负的恩师。在马宇歌六年中学生活中,他一直任该校一把手,只在最后一个学期才因升迁被调走。宇歌小学毕业前,二者谁也不认识谁。但到这所中学里来上学,却是还在宇歌正上小学六年级时,那年下学期刚开学,赵校长主动打电话到北京市西城区后广平小学,将当时11岁的她“挖”到了清华附中的。记者日前,专门采访了这位上世纪末屈尊求才的“伯乐”。

聽聽聽聽“马宇歌是一个有着明确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的孩子,清华的环境最适合她的成长发展了。搞教育,做老师的,一旦发现这样的好学生没有不抢的。”原清华附中校长赵庆刚,谈到自己当年怎样亲自招到得意门生马宇歌时,十分骄傲,爱才之情溢于言表,“当时我们经过长时间,从多种渠道间接了解到马宇歌的整个情况以后,觉得她那么小的年龄就能坚持一个人到全国各地去做调查和进行学访,这样的孩子太少见了,的确不简单。其实小学阶段,每个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别不是很大,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别那就大得太多了。宇歌的自觉行为,正体现了她自身的勇气和素养。我觉得我们学校能给具备这种素质的孩子,以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1999年早在她小学毕业前一个学期,我就亲自给他们学校打电话找到了她,希望马宇歌最好能到我们清华附中来上中学。”

聽聽聽聽赵庆刚说,事实上不仅校长本人,宇歌从小学毕业一踏入清华附中的大门以后,在所有人的眼睛里留下的印象都很难忘:“宇歌中学六年的各方面表现情况,包括门门课程学习成绩,也确实没有辜负所有老师们的期望。她是校优秀学生干部,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如在组织、主持和外交等等方面,表现很出众,即大方得体,同时又能待人真诚谦逊有礼。她在生活学习上很有目标。这些都是宇歌最大的优点。在全校众多优秀的同学中间,她一直本着一种发自内心,发现和赞美别人优点、主动向别人学习、十分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心态,影响着集体、影响着大家。尽管自己本是社会各界经常关注的焦点,可她一点儿都不张扬,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了不起的。至今,马宇歌持之以恒地还一直在默默地为了自己的远大梦想而付出着。正是有了这些让我们最最赞赏的可贵品质与实践,她才走到了今天。”

聽聽聽聽[教育]跨出国界的思考:未来社会究竟需要谁?

聽聽聽聽采访手记:一个从500个小朋友中考了第一,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小记者的8岁小女孩;一个10岁时被父亲从车站送行独立到外地旅游、13岁利用各种节假日完成了独自走遍中国大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许多市、县、乡、村的女孩;一个10岁始不用讲稿就可在大学演讲、与海内鸿儒座谈的小学生;一个从小学二年级起记日记、写了四十多万字生命成长史、目前正在准备自费出书的女孩;一个读了300多部各类字书、可同时用双语(中英)与中外各届人士进行交流的女孩;一个目前在北京清华大学附中初中“一条龙试验班”上学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干部;一个正在步出国门开始在海外赢得声誉的漂亮女孩;一个登上门去交了上万名海内外各民族、各界朋友的奇女子;她是如何被培养出来的?为此,我们慕名采访了这个名叫马宇歌女孩的父亲马弘毅先生。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马先生安排我们接受采访的时间是晚上11点钟。马弘毅先生,是北京某机关一名处级干部,高级经济师,中国著名民主人士,曾在十多个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包括在中央国家机关、军队、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事业大单位都工作过。他有三个高等教育文凭,大学学的是历史学与经济管理学,后在北京大学读研进修过经济法学。回族人。曾向有关中央或地方部门上书建议创立“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等100多项重大调研报告书,被党和国家各级领导答复采纳者近九成,许多内容已经成了后来中国社会走向进步的生活现实。CCTV1995年3月5日《东方之子》栏目,曾对他的事迹作过专题采访报道,内容收录在华夏出版社出的《东方之子访谈录》一书 “ 社会名流 ” 章下, 人民出版社大型重要文献《共和国的记忆》一书也有记载。香港所出《中南海新智囊》一书共记载了目前活跃在大陆的十几个人物,其中一章专门写的就是马弘毅先生。(在采访之前,安排好家人休息的马弘毅先生,让我们看了记录马宇歌成长过程五、六十本照片像册和几十本录像带中的一部分。我们看到了马宇歌从小到大的照片。录像中,看到了她与大学师生在专题座谈会上交流发言的片断和她拉小提琴、朗诵、唱歌、跳舞、绘画、雕刻、独自出去采访等等多姿多彩的生活剪影 )

聽聽聽聽受访人:马弘毅(马宇歌之父,北京一普通干部,高级经济师)

聽聽聽聽采访人:冯林、陈舰平

聽聽聽聽时间:2001年5月12日晚23时至13日晨3时30分

聽聽聽聽地址:北京市西直门某居民区马先生家(宅电010-66154382)

聽聽聽聽冯:马宇歌第一次独自出去旅游是什么时候?是怎样的一个契机?

聽聽聽聽马:有好多都是全国各地的小学校与小学生及其家长邀请的。你看,这些邀请信,(马先生向我们出示了全国各地的大批来信)都是些笔友、文友。他们有的是从小宇歌5岁起,就开始跟踪媒体报道不断了解她的。那时小宇歌经常在电视、广播、报刊上露面,主要是发表个人绘画、雕刻作品,还有朗诵、独唱等。原先小宇歌也曾出去,到过外地。那是她独自跟CCTV组织的小记者团出去的,是集体行动,又有大人记者与领导带队配合。真正由小宇歌独自一人只身远行的开端,是因江苏有位女作家,要出一本以小宇歌成长经历为原型的素质教育书。她说,利用暑假专程来北京直接采访小宇歌,入住我家附近的宾馆里。我们听说后,为这位女作家着想,认为她写这本书花费也太大了。这位女作家说:“要不然,就让小宇歌放暑假到我这里来吧。”可是要到她那去,我和小宇歌的母亲却上班,谁也不能陪小宇歌去。干脆让她自己一个人去吧。反正小宇歌什么都行,从小培养得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强。这就成为了我们让小宇歌独立远行的契机。小宇歌第一次独自出去,那天是1997年7月18日,晚上18时多,乘的是北京K65次到南京的列车。中途停不了几站,整个行程都在夜间。宇歌那年刚进入10岁,正上小学4年级。她从小魄力大,加之“初生牛犊不怕虎”,听说同意她独自一人去江南,高兴死了。

聽聽聽聽冯:第一次放小孩儿出去,你们心情是怎样的?

聽聽聽聽马:很复杂。当时我们对她叮嘱了又叮嘱,把她路上可能发生的什么情况如何应付,再次作了提醒。我怕她妈妈到时放不开,对孩子心理有影响,就让她在工作单位,由我一人送小宇歌走的。我还清楚地记得,她坐在车内第118号,是硬座火车加厢。我对小宇歌说,宇歌啊,你这次去,如果遇上意外,那就是咱俩最后一面了。独自行走、外出的意义,我们都知道,我就不重复了。如果现在你害怕了,不能做勇敢的人,就说。列车一开,便来不及了。小宇歌说:爸爸,我都明白。我要做一个勇敢的人。我不后悔。她停了一下,笑着说:您们别担心,我一定会按时到达、好好回来的。当火车开动的时候,我先在月台上挥手送别,但后来我不由转过身去。因为心里一酸,泪,就陡地涌上来了。为了怕给女儿看到,只好先转过身去。我在想:这,可是真的单独放飞了。说不定,一个好女儿从此就再也见不着了。我自认为是一个还算坚强的人,我们说过临送别时,谁也不许流泪的。但我还是不能 …… (进入当时情景进行回忆的马先生,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现场,情绪明显有了变化,声音也有些变了。但他随即把情绪稳定下来。)不过,这关总算过来了。哈哈!

聽聽聽聽冯:看来,要走出这一步很不容易。

聽聽聽聽马:很不容易。当时只要一念之差,心肠稍微一软,就是另外一种结果了。也许现在宇歌还没进行第一次独立远行呢。

聽聽聽聽陈:是什么使你在最后一刻,勇气战胜了自己的慈情?

聽聽聽聽马:这是来自于鹰的启示。老鹰在哺育了小鹰一段时间后,到了该放飞的时候,那母鹰会把小鹰领到高岩上,将小鹰一只只推下去学飞。小鹰在这中间,顺理成章地就学会了怎样扇动它的翅膀:最初是出自本能地挣扎,到后来就变成了高翔的一种超绝能力。当然,在小鹰学飞的过程中,也有小鹰无力、不会飞,而坠落死掉的。但那只是极少数极少数。小鹰学飞,是自然界发生的事情。其实父母带孩子也一样。是鹰,总得要飞;孩子,总得要面对独立生活的一天。父母是不能陪小孩一辈子的。总有一个第一次。当时我们也作了最坏的打算,说“复杂”,就复杂在这。因为我太爱太爱自己的孩子了!送走孩子,我回去后,和宇歌她妈,一夜没能好好合眼。为孩子担心。她母亲还直流泪,说都是因为我的坚持,才会这样;若宇歌真有了点什么,她跟我没完。我说,当初不是大家都同意的吗?――――话说回来,从理智上,大家都认识到这事做得没错。但从感情上,由于担心与爱心,特别是社会舆论上的影响,总有些难以接受。

聽聽聽聽冯:这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当时,你们为马宇歌独自行走,都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聽聽聽聽马:她带了一个小书包背在双肩,里面装了一个记日记用的本、一部41万字的课外书《红岩》、一个装满文具的铅笔盒、一本英文教材和一本自学数学书,还有学校留的各种暑假作业。一些零用钱,几种常用药品、一双白球鞋、一套换洗衣裳,单放在外面印有小狗图案的手提兜里。手里抱着一个装满白开水的塑料大可乐瓶子,外加4个小蛋糕,也一起拿着。在她里面穿的小裤衩里缝了一个小口袋,里面放了两百元钱、学生证明,还有纸上正反两面,用钢笔和铅笔,一式两面记载我在南方一些朋友的联系电话等――――这是以防万一用的。药是黄连素,防止吃了不洁食品拉肚时用的。还有治感冒用的药,和一盒“清凉油”――――主要用于蚊虫叮咬止痒时擦擦。一路上喝的水是自己带的。还有就是我们把一路上可能遇到的情况与危险,这种情况与危险发生时如何处理,都在准备走前的那段时间里,对她一 一作了交待。例如不要吃任何陌生人送给你吃的饮食等等。其次,主要还是从防盗防拐角度着眼,讲的多些。特别告诉她,列车中途停车,听到预告,要把眼睛睁大。至于列车上的交通意外,那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只能任其自然了。不过相对来说,列车还是较为安全的交通工具。

聽聽聽聽冯:这是第一次,结果如何?

聽聽聽聽马:这是第一次。直到南京的朋友打来电话,人已接到了,听到了小宇歌的声音,心里才一块大石头算落了地。不过此时已距小宇歌到南京停车后近6个钟头了。原来她们一起逛街去了。小宇歌这趟总计去了28天,在没有父母亲人的陪同下,南京完事后,她还应邀去了江苏的南通、启东、氵吕?°簦?吕 四),安徽的淮南、淮北,最后又回到江苏,从徐州回的北京。结果,首先是一回到家来,我们看到小宇歌身体比原来还棒,沿途什么病也没生,只抹了点清凉油,是蚊虫咬时用的。她对我们笑得可甜了,天性得到极大张扬――――那在学校里窝着,已经久违难得再见到了!暑假作业和我们给她留的自习英语、数学全做完了。日记一天不落,而且每天坚持自觉锻炼――――长跑和做眼保健操,拍了4本图片,画了不少素描,并且看完了41万字的《红岩》,还写了1000多字相当不错的读后感给我。

聽聽聽聽冯:有了第一次,后来就好办了?

聽聽聽聽马:后来,心里已然经历那个过程,就好多了。

聽聽聽聽冯:自从马宇歌开始第一次独自行走到现在,一共去过多少地方了?都有哪些收获?

聽聽聽聽马:宇歌自从有了第一次独自行走的经验,证明她可以独自行走后,她给自己作了一个大致的计划,就是到十四岁时,要把祖国各地主要、有代表性的地方,都能独自走上一遍。因此,至今到过不少地方,其中有大城市,著名的城市如哈尔滨、广州、乌鲁木齐、上海等等。也有较贫困的中西部地区,如青海的湟中县、湖北大别山上的罗田县等。另有的则是革命圣地,如延安、井冈山。更有的是从了解地形、地貌角度考虑去的,如东北的大兴安岭,还有沿海城市,像海南等等。并且她一个人去了趟西藏!小到边疆小村落,上入蓝天,下入深海(她潜入过海底),包括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和陆军、海军部队……不一而足。

聽聽聽聽陈:到西藏,也是独自去的?

聽聽聽聽马:是。

聽聽聽聽冯:到西藏去,什么时候?马宇歌几岁?

聽聽聽聽马:1999年初冬天放寒假去的。那时西藏高原含氧量只及北京当时的50%;阳光照射则是北京的20倍;夜里比北京还冷,且藏民家家均无任何取暖设备。小宇歌农历正月初二第一站先到到重庆。停3天然后至成都。又停4天,最后才是抵达西藏。正月初一离开的北京,前往成都去,坐的长途汽车。那天晚上,就是到西藏的头天晚上,打过来一个电话给我。第二天上午十点多钟,她到了西藏,我们才又通的电话。她一人大冬天往西藏去,那年小宇歌正好上小学六年级11岁。

聽聽聽聽冯:到各地去,有没接站的,或没接到的时候?个人都怎么处理呢?

聽聽聽聽马:有,还比较多。如到内蒙古包头那一次。抵达时已是晚上22点多。接站的人走岔了。包头有两个站,一个是东站,一个是西站。她在站里等等没人来。站里都撵人了。当时瓢泼大雨,下个不停 。她想打电话。但站里的人不让打,她就从身上拿出带的桃子,对站里人说:“叔叔,您吃桃吧?”那人回答“不吃。”宇歌说: “好,我把它扔了。” 就把桃作势往地上扔。那人见状,说“别扔,别扔,快给我吧。”然后她乘机要求打电话,就联系上了。后来包头方面的主人,从四十多分钟汽车路程的另一处打车赶来,把她接到了家。小宇歌每去一处人家,事先都不认识。

聽聽聽聽陈:小宇歌很有办法啊。

聽聽聽聽冯:我在这里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一个女孩儿很小就独自远行,需要事先对她各方面进行培养。这些,你们是如何做的?如体力啦,独立应变能力呀,等等。第二个问题是――――这种独立行走,给马宇歌带来的明显收获是什么?

聽聽聽聽马:独立远行,我们把这看作是种锻炼――――对身体与独立处理生活中遇到许多问题的能力上的一种锻炼。这项锻炼或叫训练,我们早就开始了。如从小让她跑步。让她在楼下,每天跑三圈。我在楼上给她鼓劲儿。还有平时注意让宇歌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到西藏去,知道这事的人都劝我要慎重。说西藏缺氧,孩子体质受不了。为此,我们在她去之前,到北京儿童医院作了全面体检。体检报告说孩子体质非常好。我们就让她去了。我们想,既然她体质不错,西藏也有小朋友――――西藏的小朋友能生活,宇歌应该也行。后来去了,回来,一点事都没有。如说有什么变化,就是皮肤晒黑了。(笑) 至于对独立生活与应变能力的培养,我们对她从很小的时候,也有意识地在进行了。

聽聽聽聽孩子一般小时对大人与家有种认同感,对陌生的人与环境不习惯,既是人们所说的“认生”。我们从小带着孩子经常串门。客人来家,则有意留孩子在场,听大人谈话,并允许她插嘴。我们谁出门时,能把她带上就带上,让她经历更多的场景、认识更多的人,去除她的认生感。其次培养她的勇敢与自信,并给她鼓励,叫她做她就做。这里,小孩子有听父母话的服从性和由于对成人的心理、道德系统还没认同而生的羞耻感。在大人认为是惊世骇俗的事,在小孩子那里是根本不会被意识到的,一点儿心理障碍没有,好培养。错过机会,等大了,再培养,就困难些。这就如同蒸面食,馒头没熟时,做成什么样并不难;一旦馒头出锅了,改变它的样子就不容易了。

聽聽聽聽冯:能举一个例子吗?

聽聽聽聽马:宇歌三岁,有一次看电影,中间休息时,银幕前那块舞台空在那里。我想,这可以给孩子锻炼一下的机会,就对宇歌说:“宇歌,你不是舞跳得很好吗?现在休息,这么多人都在闲着,多无聊,不如你上去跳一个舞,给大家看看。”这宇歌呢,她有一大长处,就是不怕,你叫她做什么她做得了就做。当时她听了我的话,就上去表演了。像平时学的那样,先向大家鞠一个躬,然后跳舞。跳完了,再次鞠躬,一边面冲大家微笑着,招着小手就下来了。人家一看,小朋友跳得委实不错,又有台风,都使劲儿给她掌声。还以为是电影院安排的节目呢。孩子刚要上去时,她母亲说我这主意是神经病。后来看到孩子表现成功了,她也捂着嘴笑了。其实宇歌公开在公众场合主动亮相,以前已经干过多次了,每次都是博得掌声。我就是要培养她不怯场的这种品格,只要合理合法,就敢大胆去做。这是我从小就培养她的一个理念,一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使她无所畏惧,生来就是一个心理上的与人平等者 ,同时更是一位勇者,将来必会成为一名敢为天下先的有为之人。

聽聽聽聽冯:像这样的事,还能举一个大一点的例子吗?

聽聽聽聽马:宇歌上小学六年级时,有一次我们俩经过北京青年宫大剧场,当时正值5月份,那里正在举办“北京市西城区企业工委1999年度红五月歌咏比赛”活动。在评委打分,暂时冷场的时候,我对探头往里望的宇歌说:“爸爸看看你的胆量还在不在,上去表演一下。”她说:“您怎么不上去?”我说:“爸爸是大人,上去不合适,台上台下会以为是个神经病。你小孩子,没关系。”她就又上去了,表演了一段节目。从从容容上去,从从容容下来。全场疯狂鼓掌,许多陌生人还纷纷抱着摄像机或照相机追她,给她留影。我一看,还行。她那勇气、胆气没丢了,仍然是3岁时那个一笑俩酒窝、大胆无畏的小宇歌!我就夸她:“行,我们宇歌就是宝刀不老!”宇歌通过这些锻炼,她没有一般孩子的害怕特点,身上更少见人在不正常环境下被扭曲的种种奴性,她在任何场合,都能从容镇静,大大方方处置自如。

聽聽聽聽陈:看来你很注重对她的心理素质培养。

聽聽聽聽马:对孩子的独立生活与独立处理问题、应变能力的培养,一个是精神领域的,培养她的勇敢、自信、镇静等心理素质。这是虚的方面。再一个是务实的方面,就是教她许多具体的方法,侧重点放在生活细节的培养上。如从小教她自己刷牙、梳洗、浣衣、做饭、操持家务等。她九岁就学会了包饺子,炒菜做饭也是这一年学会的。另有待人接物方面的常识等等,都是有心好好教她点点滴滴学会的。

聽聽聽聽冯:这些都是你来教的?

聽聽聽聽马:我主要是在虚的领域教她。实的方面,她母亲教重要的方面,我也要管,特别是教孩子礼节。

聽聽聽聽冯:马宇歌独立行走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在她成功的背后,你们付出了大量心血。

聽聽聽聽马:每位父母都是这样做的。只是大家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聽聽聽聽冯:独立行走,给马宇歌怎样的收获或叫收益呢?

聽聽聽聽马:这方面的内容太多了。一是长了不少见识,交了不少朋友,学了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不少礼仪。如藏族的礼节、蒙古族礼节、哈萨克礼节、朝鲜族礼节、傣族礼节、满族礼节、黎族礼节、苗族礼节等等。对我们的生活现实与社会有了较完整的认识。像西藏、甘肃这些西部地区很多地方,相对都市生活,确实差些。那里的人,生活还很艰苦。这对孩子有启发性、比较性。她第一次外出,到南京,坐的是硬座加厢,满车厢都是比较贫寒的人。这让她看到了生活真实的另一面――――那些为了生活而奔波的人的生活现实状况。2000年初放寒假,她13岁到井冈山去。下雪,转道吉安返程。路上,她带的茶叶蛋比较多,吃不了会时间长了变坏的。她就把多余的茶蛋卖了。在长途汽车站里见有两个孩子,一个妹妹、一个哥哥。哥哥残疾卧地不起,没东西吃。他们眼巴巴地看着宇歌。宇歌就把没卖的茶叶蛋主动送给了他们,还把卖到手的钱也给了他们。她在日记与回来写的作文里提到这事,写她当时复杂的心境是“心如刀绞”――――为自己不能彻底帮助困难中的人而感到难过。同时她懂得了自身生活的幸福,和要对生活感恩。她曾交过一个笔友,姓刘。是湖北黄冈中学的,家在大别山区,生活不富裕。宇歌就用自己的稿费收入,1998年春节给大哥哥送到了他在大别山的家里。那个孩子真争气,他说:“我一定要好好念书,考到北京来。”后来真给考上了清华大学!接着,他又被香港一所名牌大学挑中,去了香港读书,还有奖学金。这位懂事的孩子,把攒下的钱寄给了他在大别山的父母,还给了正在南京读研究生的哥哥。那么,像这样的笔友、文友,对彼此的人生都很有相互激励作用,他们是未来相互可以倚重的左膀右臂。由于宇歌明白生活的艰辛,所以她也从不瞎用钱。出门远行,能不打的的,就不打的。为了省钱,不怕麻烦,乘公交车。还有呢,也减少了她对家里的依恋感,使她即习惯于和家人一起生活,亦能适应与家人的分别。不像有的孩子,到外面去了一段时间,一回来就激动得不得了。对宇歌来讲,出门远行再回来,都是平常事了。那次从西藏返京,晚上忙到零时,第二天早晨六点起来,按时到学校去,主持开学仪式。独立行走的阅历,使她形成了生活的更有条理性和更有计划性。学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同时, 她也看到了生活的光明与负面,找到了自己所处生活的坐标。培养了她的爱心。如她拿出自己的稿费,捐献给到达的宁夏同心县的民族小学。这些校里的学生,都是她外出临时认识的。同情与爱,这是人性中才有的两种最好的可贵品质。大自然造化的锦绣山川,陶冶了她的情操,开阔了她的胸怀。她的身心由此更健康了,精神生活质量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聽聽聽聽陈:那外出的费用是怎样解决的?

聽聽聽聽马:以她的稿费,还有家里贴上一点。她外出写的游记、平时写的文章,稿费收入有万把元左右。

聽聽聽聽冯:她写作能力较强,常常有作品发表。那种能力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马:从培养她的阅读,启发她的思想开始。写作不仅是种能力,还要有东西强烈要表达才行。没有要说的,并且如若再没适当吸收,哪来释放?

聽聽聽聽冯:都读些什么书?

聽聽聽聽马:刚开始,童话、神话、传说。人和宇宙,有浪漫的对应关系。培养她的想像力。看了书,启发她如何想法与书中的人物进行交流。她的一篇文章《给圣诞老人的一封信》写得情感真挚,让人读后悲喜交加。我十分震惊。小学三、四年级――1997年吧,推荐她看又一本大部头书《苏菲的世界》。那书对小孩子来说,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孩子一下子看不懂啊。我就让小宇歌把书放在面前,我搂着她一起读。我俩像袋鼠一样。边读、边讲,回答孩子的问题。谁是苏格拉底?谁是柏拉图?他们是怎么一回事?就这样,让她读国内外的名著。让她了解世界上有哪些美好的东西,培养她的像想力。科普的,文学的,各种书都有。文学方面,像《悲惨世界》、《红岩》等。到小学五年级时,宇歌读过七十多本世界名著。国内文学,则以“四大名著”为主。还有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及历史方面的书籍,如《领袖论》、《君主论》、《华盛顿传》、《世界史》、《中国文学史》、《欧洲文学史》、《中国历史》等。她很喜欢读书,特别爱往图书馆里跑,至今阅读各类字书已达300多部了,涉猎内容范围极广。我们要求她这个年龄应该广些。

聽聽聽聽冯:让她看电视里的童话片么?

聽聽聽聽马:电视里的童话片她愿意看就由她看,顺其自然。大人有时也陪着她看。但她看童话片的年龄过程很短。这像初生婴儿喝奶一样,断奶早。偶尔还有些反复,已经不是主食了。 要不断地发现孩子和意识孩子的成长点。要会及时捕捉这些成长点,满足她的正当需求。和她探讨问题时,先引发她的思考,再深入谈到渊源、现实与未来问题。为什么欧洲走向现代文明,我们走向明清专制落后。追究原因,引发思考。孩子爱读课外书。做功课她还是很自觉的。这叫“以外养内”、“以博养专”。

聽聽聽聽冯:我注意到,马宇歌在全国各地有很多朋友,有的是在各地认识的,有的是慕名写信给宇歌和她交上的,也有的是笔友、文友。你对马宇歌交了很多朋友有没有担心过?如交上了坏人,如学生早恋等?

聽聽聽聽马:我不担心。因为我平时培养她形成对生活的科学看法,形成她自己的是非观念、对好坏的判断力。这样,她就自己有种识别能力了,能认清哪些朋友是可以交的,哪些人是不可随便交的。至于早恋。如果你培养了她有很高的素质,有很大的抱负,她自己的意识提高了,她的要求也就会跟着提高了,她怎么会去早恋呢。因为她的标准高了,一般的人,她是不会轻易看上与之相恋的。再比如,怎样克服骄傲情绪也是这样。有人只会说教,主观想像让人怎样就得怎样。这种缺乏文化修养的草莽教育方式,我们弃之如敝屣。我让宇歌从无数人物传记中,从现今无数新闻报道中,从她拜会到的全国各地有志、有为青少年朋友中,找到自身的榜样与相比人家的差距。由此她懂得了只有虚怀若谷、容纳百川,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前进。一个人有了目标,自觉精进是无暇“骄傲”的。

聽聽聽聽冯:作为家长,你们是如何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的?

聽聽聽聽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的三个方面。我们配合社会与学校对自己孩子进行教育,但不重复――――我们家庭教育有家庭教育的重心。如果我们也抓孩子的功课,让她看很多校外辅导材料,就是重复劳动了。像汉语拼音、四则混合运算,还有英语……凡是学校有的,我们基本不教。我们主要教她一些学习方法、思考问题的办法,并鼓励她超前自学。培养她的眼界、心胸。关于智力测验,我们不做。因为做这个,结果怎样,对孩子心理影响都不好。

聽聽聽聽冯:你们在家庭教育中,主要侧重于哪些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

聽聽聽聽马:我们不偏向于哪一方面,而是全面培养。分阶段制定目标,对她达到什么水平,有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量化标准与实践标准。

聽聽聽聽冯:这些标准是怎样制订出来的,能具体说说吗?

聽聽聽聽马:如在宇歌14岁前,她给自己定的五个目标是五件大事:

聽聽聽聽一,就是独自远行,行万里路。这已经做到了。她的行程不只万里,而是中国大陆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

聽聽聽聽二,读书,能自己读书,做笔记,有自己的见解。这,她也做到了。她读书,有批语,有重要内容的圈点与划线,还有读后感。(马先生出示了马宇歌读过的书,上面有不少马宇歌作的眉批、圈划的重点内容。)

聽聽聽聽三,出版自己的书。这,只要我松口,宇歌写的日记、游记、文章和外出拍的图片就可以出书了。这个目标也算可望达到了。

聽聽聽聽四,学会打两种球,视力保持1.5 (用现今的标准叫“5.2”),身体好、腰板挺拔。这,她也做到了,现在能打3种球,身体好,还没进入14岁,身高已达1米63,长得还算身材适中,挺精神。我比较满意的就是她体质不错,悟性不错。身心发育、体质状况与智力发展都较协调。

聽聽聽聽五,看老师和同学,做家务。

聽聽聽聽冯:看老师和同学,做家务也是目标?

聽聽聽聽马:是的。你不要小看这看老师和同学,其中涉及到一个培养孩子与人交际交往能力,如何与人打交道的问题,有关人文情怀的大事。老师在学生眼里是最有权威的。孩子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具有良好心理素质,这很重要。还有就是对教过课的老师的感念之情。另外,礼貌问题与个人自信心的问题都在里面了。我让她自己去看老师。这,她也完成得较好。我在老师那里,听到了对她当时言行的评价。她和同学们的关系也很好。每次全校的老师和同学,均投票给她当校学生干部。小学临毕业时,校长、老师、不同年级的同学,主动为她写了感情真挚的赠言与祝词。她爱大家,大爱也爱她。做家务,是为了她独立生活,进行自理能力与做事能力方面的培养。

聽聽聽聽冯:你都叫她做哪些家务?

聽聽聽聽马:如洗衣服啊,做饭啊,打扫卫生收拾房间啊等等。她九岁,就学会包饺子了(当然拌馅还不成)。为了培养她形成好的习惯,她要做的事,都有一个事先计划。根据计划作训练。如午间回家做饭,从上午第四节下课开始,按程序做些什么,都有一步接一步的安排。所做之事,列一表格:宇歌先送他人回家,到自己回到家里,把窗户打开通风,开煤气灶煮水做饭,等等,均有具体的程序性做法。通过做家务,培养她自己做事情的条理性与实际操作能力。由于这样培养,她在外地,也很注意完成自己的计划内容。如在大连,在接受该市两个广播电台(市交通台与市经济台)采访的间隙,她用这交叉的空余时间,抓紧做自己的工作――――摊开本子跪在地毯上写日记,然后做眼保健操,掏出书学习外语单词。这是当时在场的人亲眼见到,打电话告诉我们的。这种见缝插针的条理性,就是靠平时培养出来的。可以说,我们定的阶段性培养目标,她都做到了,有的还提前实现了。说实话,我为人父,不仅高兴,而且还很感激我这小闺女!

聽聽聽聽冯:下一步她有什么新打算呢?

聽聽聽聽马:现在还不到14岁,我们定的下一个阶段是14岁到18岁。这也有一个初步打算,具体目标还没定。也分几个方面吧。

聽聽聽聽冯:能具体说一下初步想法吗?

聽聽聽聽马:我想一个是外语。外语学习上达到什么程度,要有一个目标。一个是科技方面的学习,对世界现代科技的学习,有什么样的了解与掌握。还有身体上的要求,要达到什么程度,如体育运动的有关项目和标准。一个是业余爱好如小提琴、声乐、舞蹈、绘画等,应该保持或提高到什么程度。一个是再读哪些范围的有价值的课外书。一个是家政,新学点什么。再有一个就是交朋友及其扩大的范围。交朋友,要认识哪些该认识的新朋友――――这些朋友会对她学习与成长,产生有益的好影响。各界朋友,是学习上的良师益友。最后一个是在人文上继续自我提高到什么程度,就是她应该进一步形成怎样的人文态度、立场、观点,包括她对人文的了解与理解程度。这些都是大致方向。我们无法想像一个脱离民主文明的人能够进入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度,并跻身于人类的主流社会。我们不定她的具体成才目标,这由她自己选择。另外还有个个人选择与社会选择“双向选择”的问题。

聽聽聽聽冯:我们看了前面的录像,马宇歌在独立行走、到外地采访和与大学生交流座谈,及拉小提琴、歌舞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相当的才华与良好的素质素养。在写作方面,也发挥出色。那她在课业学习方面呢?她的成绩如何?

聽聽聽聽马:在学习上,刚结束的英语考试,考了全班第四名,数学为第六名。这是主课方面。她现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一条龙试验班”上学,为历年校评“三好生”。

聽聽聽聽陈:什么是“一条龙”班呢?

聽聽聽聽马:它简称“龙班”,是他们学校的试验班。就是没有意外,可以从初中直接读到大学,免中考与高考,属保送生范畴吧。但要经得起竞争激烈的不断淘汰。他们每个学期都有人淘汰进出,次的出去,好的从其他10个同年级教学班里选拔进来。班里学生大都是超长生,即有超常才能与专长的学生。

聽聽聽聽冯:马宇歌是因独立行走的事迹而被选入的吗?

聽聽聽聽马:不是。而是以综合素质超常发展入选的。

聽聽聽聽冯:能说具体些吗?

聽聽聽聽马:她获得首批“北京市百名优秀红十字青少年”称号,1998年3月6日,在北京被安排在全市颁奖大会上发言。那时她10岁,正上小学5年级。在这次发言时,她表现出较好的素质:脱稿发言。那富有条理又含有感情色彩的长篇演讲,获得了大家一致好评。受到从中央到地方许多部门的重视。当时北京市海淀区教委、清华附中的领导均在现场。大家争着想了解她的更多情况。当时清华附中方面的领导周杰过来说:“马宇歌是我们未来的校友。”1999年3月6日,在孩子小学即将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刚开学的头一个周末,清华附中的校长赵庆刚先生打电话来了,问我们小宇歌上哪所学校有没有定下初步意向?可否考虑到他们清华附中去?并邀我们光临学校参观。我们去看了试验楼、教室、操场、食堂,觉得学校条件不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就在清华大学校内,另与北京大学仅距一街之隔,将来孩子可以充分利用两处的大学资源。本来跨区上这种学校是要交一大笔钱的。但他们查阅了宇歌小学1~6年级第一学期的11本成绩册和历年校方老师评语的有关资料、获奖证书、个人公开发表的作品,全面了解了她任学生干部在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在校表现后,特别是还仔细看了北京每个红领巾都有的《少先队员荣誉证》,当场对我说:“这孩子我们要定了!”没谈钱,上“一条龙”班。

聽聽聽聽陈:综合素质好,是指孩子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整体素质好。而据我的理解,素质,是平时体现出的品质与材质,即道德品格与才华能力,是更倾向于人文的东西。那你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注意培养她的人文素养呢?

聽聽聽聽马:我们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分成两大部分进行。一是在虚的方面,就是进行观念性的教育,从根本上和她谈些问题。人生问题,如什么叫生,生命是什么?也要让她明白人生的意义。

聽聽聽聽冯:这些都是虚的东西,你怎样对孩子能够讲清楚这些问题呢?像人性善、人性恶等,哲学史上都争了千百年。

聽聽聽聽马:我是从具体的事例着手讲的。要从适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讲。如我带她到临终关怀医院(北京松堂关怀医院)去,看孤寡老人。该医院住有一个陆奶奶,94岁了,是个老护士长,毕生服务于美国人在华开办的北京协和医院;她能看懂英文书,是一个知识分子类型的老人。她在临终关怀医院里住院。我带了小宇歌去看她们。宇歌给她献花,亲她,叫她老奶奶。老奶奶被感动得哭了。从怀中掏出一个金十字架,说:“到了我们这年龄,必须要有神的概念了。(意即灵魂超脱肉体的宗教信仰)我以后一定要把你带到天堂上去。”(这是说即使老奶奶百年之后,灵魂也保佑我们宇歌幸福,有天堂般的福祉。)你看,这就是一个例子。体现了人文的终极关怀。人性的东西,人情,亲情,都是生命中所需要的。你关心她,她也回报你,对你感恩,给你祝福。这是小宇歌10岁时,我带她去看老奶奶的故事。我还带她去看过太平间,了解人的死亡是怎么一回事。让她明白,人的生命就是这样结束的。那时她很小,根本不懂害怕。因为虽然让她什么都看,我们并没吓她。不吓,她怕什么呀。一切进行得再正常不过了。

聽聽聽聽冯:你这种良苦的教育用心,孩子能理解吗?

聽聽聽聽马:这只是寻找用来教育孩子的一个契机而已。具体的教育当然还要接着加以因势利导啊。譬如看了陆奶奶后,回来,宇歌说:“一个人没有亲戚、没有朋友,躺在医院里,多么孤独、多么可怜啊!”我想这是一个教育机会,就对她说,如果一个人做了很多好事,大家都心里想着她,来看她,今天你来,明天她来,这个做好事的人等老了,住院了,就不会孤独、寂寞了。像现在你去看老人,再如修桥补路、捐资助学,多做好事――――当我教她从事这类事情时,常把博爱与奉献,和利益偶尔结合起来讲,告诉她这样做有什么益处。小时是这样教育。等她大了,有了学识,她才会向无私奉献的更高精神境界自觉攀登。在这里,先不要跟她讲大道理,而是讲实实在在的道理,她能理解、接受得了。我告诉她,人从小多做善举,即使不求回报,但你搭救的人一天一天多起来,总有人会忘不了你的恩情的;他们到你濒临绝境时,会像你到素不相识的陆奶奶身边一样,把爱和欢乐带到你的床前。人如不做好事,将来孤苦而死是会在闭眼之际后悔一生的,什么人都一样。再如去太平间看了人的死亡以后回来,她就问:是不是以后爸爸也会这样死?她自己也这样死?我说:“是啊,人都要死的。”她就提出一个问题来了:“人,如果不死该多好?”我对她说:“其实人也可以既死又不死的。”她就问:“什么叫既死又不死啊?人还能死一半,活一半啊?”我让她回答:“诸葛亮算不算死了?” ―――― 因为当时CCTV正在首映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我们家每集必看。她想了一想说:“诸葛亮,真的已经死了,假的还活着。”我对她讲,应该这样说:“从身体上看,诸葛亮是死了;但在精神上,人们又把他给复活了。我们感到电影、电视、话剧、图画乃至书中,都有诸葛亮活生生地出现在面前。从这个角度看,诸葛亮还活着,没有死。大家仍在议论他,讲他,佩服他。就跟说生活中的张三李四一样。为什么诸葛亮会被人们‘复活’呢?因为人们喜欢他,怀念他,因为他做过许多让人们忘怀不了的有意义的事情。他人虽然死了,但灵魂还活在老百姓心中。从灵魂与精神上讲,诸葛亮是不死的。”然后通过这个例子得出结论:一个人虽然没办法抗拒物质上的自然死亡,但也可以做到在精神上是不死的,能够获得永生。

聽聽聽聽陈:马先生,我觉得你是在有意识地从生命意义的角度在培养马宇歌的观念,是不是这样?

聽聽聽聽马:是这样的。陈先生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聽聽聽聽陈:因为我注意到,你从马宇歌出生开始,就有意识地对她的生命成长史进行记录。从她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开始,还有一年年的照片及后来的录像资料等。这是一个方面,其次是你对她进行的死亡意识教育。

聽聽聽聽冯:你认为通过这些年培养,马宇歌是否达到了你的育人目的?

聽聽聽聽马:基本上达到了。如她的体质较好,思维能力与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有了初步形成。她也初步接受了我认为较好的人生观念。这涉及到我的一个教育信条:对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在于家长给孩子灌输怎样的观念,这很重要。因为一个人的成长,关键的挑战是观念的挑战。对一件事的看法会影响他的一生。观念的差异是影响孩子的发展彼此出现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形成良好观念的前提是孩子的思想首先必须自由。我一定要为自己孩子的思想自由创造氛围。思想不能自由,人生味同嚼蜡,浑浑噩噩类如行尸走肉。人是如此,社会也一样。我平生最怕的是自己在观念上落后――――更怕以落后的观念影响孩子。

聽聽聽聽冯:那你是如何让自己一直保持观念不落伍的呢?

聽聽聽聽马:看书,看报纸与杂志,听各地广播……学习各种新东西,了解各种新的思潮并进行思考。尤其是与教育有关、与现代科技有关的东西,力争主动去学。如纳米技术、电子与生物工程,还有现代商务等,都要至少初步有所了解。不说做到专家,要最起码知道一点常识与基本原理。我去的部门单位较广,各类朋友非常多。我们常在一起聊天交流。我也不断应邀参加学术活动。

聽聽聽聽冯:如果你的观念与孩子的观念不同,如何处置?

聽聽聽聽马:要满怀欣喜地由她形成自己的观念。另外反思一下自己的观念。她的观念只要有利于她的发展、事实证明她是正确的,或者从学理上能够证明她是对的,都支持她。这对长辈来说当然很痛苦。我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与让她独立行走,是同等重要的两件大事。我就是要培养自己孩子的独立思考性。我也不要求她读死书(有些为应付考试读的“死书”除外,但都实话向她事先讲明)。看《孙中山年谱》,我建议她从30岁往前看。要孩子了解到伟人年轻时走过的道路也是曲折的。要她学会进行独立思考。能够不受限制地进行独立思考,实际上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基本条件。独立思考的空间越大,人的生命享受就越有趣,越有价值,同时也更有益于人类的健康存在与发达进步。

聽聽聽聽冯:在你心目中,希望马宇歌将来学什么?希望她最后是一个怎样的人?

聽聽聽聽马:就是说上大学学什么吧?这个,我们跟她已经取得一致意见:就是学理工科。先要学会一技之长。在一定条件下,争取掌握理科知识技能,然后到读博 了也可能再转学文科。因为就小宇歌来说,一开始学文科容易过于浪漫或好高骛远,甚至怕她暂时在校学的那些东西与现实着不上边。我想让她先会科学思维的严谨性,然后再进经世致用的较好学校进修文科,继续拓展她的思维空间与思想深度。至于对她最终希望成为一什么样的人,从小的方面来说,是希望她能即使在我们已经死了(主要是指不参预她的生活了),她也能够自主地很有前途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可以应付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挑战。而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希望她对她那一代人与她的下一代人的生存进步,做出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我相信,人是有灵魂的,只不过灵魂的表现形式不像通常人想的那么庸俗而已。一个人做了好事,总会有好结果的,能够留下值得怀念的生命痕迹的。

聽聽聽聽陈:我觉得马先生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你信什么?

聽聽聽聽马:斯宾诺莎说他的“上帝”是自然。人生信仰方面,我信进取与博爱――――这是我的信仰灵魂。这灵魂就在人间,在人民的心中与记忆里。她是生命存在的另一种形式。精神生命与物质生命,物质生命有尽的一日,精神生命在人间是可以永世长存的。这也是我对孩子教育的一个基本观念。精神财富,这最重要。我曾带小宇歌去参观毛泽东中南海丰泽园故居。小宇歌看了,我当时问她:“你觉得毛主席的家阔气吗?”小宇歌告诉我毛主席的屋里都有什么。我说这些东西咱们也有啊,那他是不是不够阔气?不,其实毛主席一点也不穷,因为一个960万平方公里,近10亿人口的国家全听他的。他要追求的是让大家都走向幸福。要说阔呀,能用钱算得出来的不算阔,算不出来的才叫阔。……我就是通过这些实例,让孩子渐渐明白做人的根本道理、基本理念的。

聽聽聽聽冯:马宇歌现在形成的观念与你希望她形成的观念有否差异?

聽聽聽聽马:基本上说让我挺满意的。但完全一致那是不可能的。且我从主观上并不追求完全一致。

聽聽聽聽冯:有时,你给她培养的观念和社会现实相矛盾,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聽聽聽聽马:我和她一起剖析原因,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我的教育并不只有正面教育,还有负面教育。就是拿一些反面的教材来进行教育,拿当前社会以至古今中外历史上的规律性负面现象和结果,教育她。从而使她看到人间的复杂性,遇到负面问题怎样从容对待、如何处理复杂环境、面对难题。我跟她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良性的、与人为善的一面,也有现代商业社会唯利是图、只在利益驱动下牟人做事的一面。遭遇后者怎么办?就得与他讲利益原则,如何在利益驱动的法则下与他合作。但这要不损害第三人、不损害公共利益为底线。这叫合理。做事就要讲求合理合法。有的法,并非“良法”,在没修改前,也要遵守,但要趋利避害,并努力争取改造它。还有,如涉及到大是大非问题,在重大利益冲突上,遇到合理不合法的事怎么办?要以人为本。这是最根本的。我跟孩子一起讨论这个。这种讨论并不像现在咱们这样长篇大论地进行的,而是贯彻在日常事理中一滴一点相互进行交流的。刚开始她特小,那时她也不问这些问题,后来就渐渐地问起来了。随时随地讲,但什么时期讲什么、一个阶段讲什么,这里我还有个讲的计划。孩子记性好,不能给她炒冷饭。重复讲就变罗嗦了,会引起孩子反感。也不要漏讲,该让孩子明白的道理,用导演张艺谋现在演的电影来说:“一个都不能少”。(马先生笑)

聽聽聽聽陈:看来,马宇歌在包头火车站,送桃子给站里的人,然后通过联络感情再打电话,就是你对她进行的这种教育,她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实际运用。

聽聽聽聽马:可以这样讲。我对她的教育是双相的,像电门插座,有两个孔。但现在一些人对孩子的教育都是一个孔的,只有正面的,没有负面的。这种教育只有以失败告终,不失败不可能。我对孩子的教育向来从两头进行:讲生就要讲到死,讲善还要不能免谈恶。使她遇上负面场合与环境,她也能够妥善应付,不会茫然失措。届时她会有她合理的对策。否则,一旦她不会适应生活的真实性,无法顺利解决负面难题,遇上那些场合、那些人,便寸步难行了,会吃大亏――――甚至吃了亏还要对着镜子跟自己发神经病。我们不能只培养善良的小绵羊,要培养她的勇敢和适应这种精神所必要的能力准备,使之可以在各种场合下去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保护无辜的人。

聽聽聽聽冯:马先生,你花多少时间教育孩子?会不会觉得累与烦?

聽聽聽聽马:教育孩子是种天伦之乐,是生活的一种调节。在我,不存在累与烦。但这要以你的孩子乐意为限。

聽聽聽聽冯:马先生,你教育孩子,受不受到你父母对你的影响?你小时候的生活与教育环境怎样?

聽聽聽聽马:我父亲是解放前的大学生,搞人民司法的。他对我的教育是很随意的,内涵丰富。

聽聽聽聽冯:你和你爱人如何处理教育孩子中的关系?你们在教育中打没打过孩子?

聽聽聽聽马:教育孩子,基本以我为主。因为我受的教育和对教育方面研究得多些,我爱人也受过高等教育,并且官职比我还高。但她是个听道理、随大流的人,比较重现实,且生活中很能干。因此在教育中,我抓虚的方面,是精神领域方面的。她抓实的,培养孩子实际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做家务等,我也教。对孩子教育有时也打,主要在小学及其以前,特别是在上小学前。因为小孩子没有太多的理性,像小动物。要配合说教辅之以打,使他知道有所趋避。这是一种本能的生理反应与抑制机制。但要注意方式。注意打的技巧,打得是否合理。感性教育与生理刺激教育结合,比纯理性教育科学有效。说来好笑,我打孩子和当前的时髦政治语言类似,也有“四讲”:首先是,孩子犯同样错误,头两次犯绝对不打,哪怕再火也不打,到第三次还犯那就对不起了;再次是打要用手,避免用腿脚及工具;其次是,打要限于只在孩子臀部肉多处用手拍;最后是,绝对不许当着第三人打自己的孩子。还有,你也不要舍不得打,你当父母的不打,他(她)不知道疼,以后别人会打你孩子,而且是照死里打。反正这打是终生谁也逃不过的,不信你问问古往今来谁没挨过打?不打,有的坏习惯在苗头阶段得不到有效制止,将来真正吃亏的还是孩子自己,那时他(她)会恨你当时为什么没有制止住他(她)。

聽聽聽聽冯:马先生,你认为在对孩子实行家庭教育上,要注意哪些方面?

聽聽聽聽马:我们讲教育孩子,要让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对的。但我们有时只重视让孩子超过蓝,而不先问问蓝的水平高低。我认为蓝的水平决定了青的层次。所以先要努力提高蓝的水平,教育才会有希望。如果自己不行,另请高人。父母与教师,还有保姆,孩子的整个教育环境,都是孩子教育起点的平台,都是“蓝”。所以古人才有“孟母择邻”等故事发生。对孩子的教育还要因材而异,因人施教。标准和计划的制订要科学化,不要过高。当孩子已经成为自觉、有理性地处理自己学习与生活的人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与积极性,让孩子有成就感。马斯洛的七个需求,一般我们在生存需求与安全需求上注意的不少,这方面存在问题也相对轻些。然而我们是否在孩子的情感需求、自尊、自我实现与社交等等方面,予以相当满足了呢?还有,安全是一种能力,我们注意培养了没有呢?这,我认为都是值得注意的方面。

聽聽聽聽冯:如果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你让马宇歌独立行走的意义与这件事的原动力,你将对世人说点什么?

聽聽聽聽马:独立行走的生命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让每个立志有为的孩子都本着学习、锻炼自己的目的,有准备地到大千社会中得到洗礼吧;适当地越早越好,反正迟早总要有放单飞这一天的。太晚了,恐怕让他(她)飞也飞不起来了。

聽聽聽聽马弘毅先生经典教育语言回放:

聽聽聽聽● 老鹰在这中间自然而然地便学会了怎样扇动它的翅膀,最初是出自本能的挣扎,到后来就变成了飞翔的超绝能力。

聽聽聽聽● 对孩子教育,尤其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家长给孩子灌输怎样的观念,这很重要。因为一个人的成长,关键的挑战是观念上的挑战。

聽聽聽聽● 我们讲教育孩子,要让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对的。但我们有时只重视让孩子超过蓝,而不问蓝的水平高低。我认为蓝的水平决定青的层次。所以先要努力提高蓝的水平。如果自己不行,另请高人。父母与教师,还有保姆,孩子的整个教育环境,都是孩子教育起点的平台,都是“蓝”。所以古人才有“孟母择邻”等故事发生。

聽聽聽聽● 以学习和锻炼自己为目的的独立行走的生命,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让每个立志有为的孩子都独立走向生活吧,越早越好,反正迟早总要有放单飞这一天的。

聽聽聽聽● 小鹰学飞,是自然界发生的故事。其实父母带孩子也一样。是鹰,总得要飞;孩子,总得要面对独立生活的一天。

聽聽聽聽[人物]独走天涯“小侠女”今成清华人

聽聽聽聽6年前只身闯西藏结识藏族好朋友,今日同在京城求学――――

聽聽聽聽独走天涯“小侠女”今成清华人

聽聽聽聽昨天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纪念日。对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子马宇歌和藏族女孩次仁白珍(昵称:次白)来说,也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6年前,11岁的马宇歌独闯西藏,这次难忘的西藏之行,把她和同龄的藏族女孩次白,紧紧连在一起。6年过去了,这两个当年扎着马尾辫的小伙伴,已经长成婷婷玉立的大姑娘。今年开学,马宇歌走进清华大学校园的殿堂,而次白也成了北京西藏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

聽聽聽聽1、“小侠女”只身走西藏

聽聽聽聽本报曾于1999年3月1日刊登了《十一岁神奇女孩独闯华夏十六省――――昨日迎回马宇歌》一文,报道了当时11岁的马宇歌只身游西藏的经历。记者得知,“小侠女”马宇歌10岁起就利用假期独自一人畅游天下,13岁时只身业已走完祖国大陆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共31个。

聽聽聽聽昨日,《北京晨报》记者在清华大学的训练场上见到了马宇歌。队列中的她,穿着迷彩服,显得干净利落。军训结束后,跟记者谈起西藏行时,这个灵秀的女孩,立刻滔滔不绝。

聽聽聽聽当年11岁的她,独自一人从重庆到成都,最后至拉萨,与素未谋面的朋友次白相见。两人一见如故。白天,次白教她学藏语,带着她去游大昭寺、布达拉宫……晚上,两人同睡一个被窝。几天的时间,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宇歌回到北京后,两人还经常互通电话、写信,还一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团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小朋友手拉手活动。

聽聽聽聽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聽聽聽聽次仁白珍是宇歌众多好朋友之一。用宇歌家人的话来说,宇歌是读书与行走相结合,交友遍天下。宇歌从小就提出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在出行中增长见识交朋友。

聽聽聽聽1997年暑假,10岁的宇歌只身去江南会小朋友,那次的行程是4400公里,28天。宇歌告诉记者,小学、初中,甚至高中,她都在全国不停地走,还出国。现在她去一个地方,还会有针对性地做番调查,把素材以日记形式记下来,更广泛地了解社会。

聽聽聽聽家长是否放心女儿独自在外闯荡?家长告诉记者,对此宇歌自己总结出一条经验:“安全不是在家中等来的,只有经历的事情越多,遇到的风险越多,才会更安全。因为,经过社会的锤炼,一个人独立处理险情、独立思考的能力才会提高。”对于女儿,父母既放心又颇感自豪。

聽聽聽聽3、一对姐妹花齐进步

聽聽聽聽在小学,宇歌是少先队大队组织委员,8岁时入选中央电视台小记者团。她在清华附中度过了6年的中学生活,直到毕业前,一直是担任校团委委员。今年,宇歌顺利考取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聽聽聽聽记者问她军训时的感受,她说,虽然军训较苦,但拉练、打靶、匍匐前进这些项目都很有意思。她还被选为播音员,为连队出板报,担任校电视台主持人。对于大学的打算,宇歌认真地列出几条:首先要从各方面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其次功课一定不能放松,要成绩优秀;再就是自觉坚持锻炼身体。对于以往的成绩,她谦虚地说:“清华的学生都很优秀,谁都不会再提过去的经历。现在大家全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努力就掉队。”

聽聽聽聽来自西藏的次仁白珍现在就读于北京西藏中学高三年级,因平时学习非常紧张,到北京三年她没有回过一次家。次白告诉记者,宇歌高考结束后曾来她的宿舍,两人说了一天的话。平日宇歌也会带次白去北京周边游玩,向她介绍学习经验。总之,两人好得怎么都拆不开了。

聽聽聽聽(见《北京晨报》2005年9月2日第六版头条该报记者张丽报道。《十一岁神奇女孩独闯华夏十六省――――昨日迎回马宇歌》一文附后)

聽聽聽聽******************************

聽聽聽聽十一岁神奇女孩独闯华夏十六省――――昨日迎回马宇歌

聽聽聽聽2月28日16∶00时,记者在首都机场行李厅,见到了这位充满神奇色彩的小女孩――――小宇歌身穿鲜艳的藏装,静静地等着自己的行李。面对记者 的镜头,她显得非常从容。她告诉记者,回北京前,拉萨刚刚下了大雪。这次进藏没有遇到任何困难。藏民们非常友好、热情。在藏族小朋友次白全家人的陪同下,小宇歌游览了大昭寺、布达拉宫、八角街等。这次川藏之行的最大收获是结识了很多小朋友。对西藏的最大感受是:西藏很美,藏族人民非常团结。

聽聽聽聽马宇歌:北京市西城区后广平小学六(3)班的学生,“北京市百名优秀红十字青少年”之一,后广平小学少先队大队组织委员,多次获得学校“文明少年”称号,历年成绩全优,书法和写作作品多次在校、市及全国比赛中获奖,自幼喜欢小提琴、书法、工艺美术、旅游,并具有很强的冒险精神和优良的体质。

聽聽聽聽宇歌利用课余时间已阅读各类纯文字著作近300部,在多家媒体发表100多篇作品,以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央电视台,成为首批兼职小记者之一,曾成功采访过钱伟长、布赫等国家领导人。从1997年开始,马宇歌以“交友”、“学习”为目的,利用父母的工资及自己的稿费,只身入西北,下江南,独闯全国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行程十多万公里,结交全国朋友万余名,收到海内外来信3500多封。今年大年初一,她登上了去西南的列车,坐汽车、乘飞机,先后到达重庆、成都、拉萨。

聽聽聽聽在离开机场的路上,宇歌告诉记者,她最想去的是港澳台地区。这些地方都曾沦为外国人的殖民地,亲自去看一下,会牢记祖国受过的耻辱,会更加增强自己的爱国心。 来自西藏的次仁白珍现在就读于北京西藏中学高三年级,因平时学习非常紧张,来北京三年她没有回过一次家。次白告诉记者,宇歌高考结束后曾来她的宿舍,两人说了一天的话。平日宇歌也会带次白去北京周边游玩,向她介绍学习经验。总之,两人好得怎么都拆不开了。

聽聽聽聽(摘自《北京晨报》1999年3月1日第二版头条记者 杨玉峰 报道)

聽聽聽聽**************************************

聽聽聽聽附:北京清华大学附中女生马宇歌 “读书行万里路 、交万名友日记” 暑期一则

聽聽聽聽我会成为那只海鸥

聽聽聽聽(作者:马宇歌)

聽聽聽聽在辽东半岛插向黄海的最南端,我告别了美丽的港口城市大连,只身踏上客轮奔赴山东 ? 威海。

聽聽聽聽跑到船身后甲板上,侧脸迎着海风,倾听船行时的巨大涛声,只见海面那道被钢铁划出的白色痕迹,跳跃在深蓝海水中,一直延伸到天边。远处风平浪静,没有岛屿。我十分寂寞,渴望某种生命能够到来。哦──那是什么?视线尽头出现几个小黑点。越来越清楚――――那是海鸥!我惊喜极了。

聽聽聽聽一只海鸥飞在前边,其它几只尾随其后。抬眼面对它们,不知海鸥正在追赶什么。越来越近,顺着它们飞行的方向望去,那竟是一面旗帜,树立在船顶迎风招展!

聽聽聽聽霎时,我真被感动了,被这些如此执着的生命所感动!我目不转睛,挺胸望着它们,把心中的赞歌唱给它们听 ……

聽聽聽聽海面出现几座零星小岛,两只海鸥弃队而去,飞向那些看似很美的乐土。也许它们觉得,栖息小岛生存繁衍,比在海天之中奋勇拼搏要舒服。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另有3只不愿如此,仍然在我头顶飞翔。

聽聽聽聽突然又有海鸥经不住诱惑,改变航向飞走了。结果还剩两只,一前一后相互激励,奋勇坚持着。不久,其中1只实在没气力了,一下落到海面之上。

聽聽聽聽这使我集中注意起最后仅存的那只海鸥。是它,对,是它!它是那只一直领头在前的海鸥。风起天阴,忽然一个浪头打来,海鸥被砸了下去。但它努力快速扇动翅膀,使自己再次向前飞起来。海鸥扇动翅膀的次数越来越少,速度越来越慢,距离越拉越远。终于,它在我的视线中也消失了。

聽聽聽聽这时,滴滴雨点落到我头发和身上,滴满我的两颊,好像泪水一样在不停流淌。我依然不愿离开甲板,抓紧船舷,依然注视着海天那道更模糊的界线,期望奇迹到来。

聽聽聽聽我失望了。但我身后,那面旗帜依然飘扬!

聽聽聽聽我再次远眺。远处又跚跚飞来几只海鸥。哦,我清楚了,在那几只海鸥中,飞在最前面的还是它!原来,暂时消失的它,是去招回它的更多同伴啊。

聽聽聽聽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激动,我左右抹去在淌的泪水,朝着它,跳跃起来不停地挥手。它加快速度,冲风破浪,飞到轮船上方。现在,它已经由追随,开始超越船头,为船开路,指引航向。

聽聽聽聽从追随一面旗帜,到携同大家和舟共济,一道奔向新的广阔彼岸,这跟我心中一直怀有的某种东西,多么相似!

聽聽聽聽我要做那只海鸥!

聽聽聽聽我会成为那只海鸥!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揭秘12岁登上北京高校讲坛的她……》摘要:定比今天更文明,也更复杂和富有竞争性。 在我们请教马宇歌的家长“一个人的素质怎样,如何判断”时,他给出的答案很经典,令编者拍案叫绝:“素质是人的综合表现,其中主要指能力。你让我具体说说,那我就打个比方...
相关文章探究CCTV首席小记者成清华建筑学院新生密诀小学四年级奥数专题(二十一)加法原理(2
登上太阳北京童谣
MeHow精油滤芯上市,雾霾天还你自然清新的空气!
对比才知道,原来选择这些家电这么重要
岭子中心校召开期末全镇教职工大会
岭子中心校举行专家报告会
岭子中学多种形式禁止有偿补课
岭子镇中心小学顺利完成期末检测
岭子镇中心小学组织期末业务大检查
岭子中心校中心学校引导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岭子中心校开展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
岭子中心校与全体教师签订严禁教师有偿家教承诺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