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学习

2005-11-23 中国电化教育  | 劳动 资源型 立足点 
    一. 信息素养

    为了给学生提供最佳机会,使其成为出色的终生学习者与未来劳动者,他们就必须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能熟练地掌握运用计算机技能传递信息。这些技能已日渐成为未来从业者所必须具备的素养。目前,美国有60%以上工作需要懂得计算机并具备信息素养的劳动者,他们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地用到多种网络资源。每个劳动者在各项工作中都必须具备的能力有:(1)获取和评价信息;(2)组织和保持信息;(3)解释和交流信息;(4)用计算机处理信息。

    因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首要课题。美国图书馆联合会认为:为了有效地适应日益变化的环境,人们不仅需要多种知识,更需要掌握探究知识的技能,能够把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加以实际运用。换而言之,原有的立足点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必须以"信息素养"作为新的立足点。 信息素养所包括的能力有:

    知道何时需要信息;

    确定解决特定问题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评价信息;

    组织信息;

    运用信息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 通过资源型学习培养信息素养

    达到培养信息素养目标的途径之一便是运用资源型学习策略。资源型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模式,有别于班级学习。学生借助与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相互作用来进学习。资源型学习包括查明某个主题,并确定回答或解决与主题有关问题所必须的信息,。学习资源可以是印刷媒体,也可以是非印刷媒体;可以是书籍、文章、视听材料,也可以是电子数据库及其他计算机辅助资源。

    然而,一个核心的知识库对所有学生而言仍是必要的。那些强调记忆、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传统课程现在已黯然失色了。由于学校日益拥挤、资源渐趋减少、学生差异不断增大,因而把教学重点放在有效的个别化教学技术上便显得至关重要。各种资源都应该用来有效地指导教与学。资源型学习策略能促进自学能力,不仅有益于终生学习,而且有助刁:实现个别化教学目标,更好地协调由于学习方式、能力、需要、兴趣及先前知识不同所造成的个别差异。

    运用资源型学习要求教育工作者转变范型。新的学习资源应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而不仅仅是传统教学的附加物。新旧教学范型的差异可用下表所示。新旧教学范型的差异 传统学习模式 资源型学习模式 教师作为学科专家 课本是主要资源 注重事实 提供现成的信息 强调结果 定量评价学教师作为促进者/指导者 学习资源/媒体的多样性 注重问题 要求发现信息 强调过程 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

    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是那些学会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的,知道如何去寻找与运用信息。学生应该在查找信息、确定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记录信息、呈现信息与评价信息等一系列方面拥有事先计划的本领。在一个资源型学习环境中,教师应鼓励学生:

    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应付;

    积极运用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 承担起学习的个人责任;

    富有创新精神;

    培养解决问题、作出决策与进行评价的技能;

    开阔视野。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相应地发展以下能力:

    收集与组织事实;

    区分事实与虚构、主要资源与次要资源、相关因素与决定因素、直接的表述与隐含的启示等差异;

    能意识到各种偏见;

    进行系统的比较;

    形成并坚持某个观点;

    确认和形成替代的问题解决方案;

    独立地解决问题;

    采取负责的行为。

    在经过适当调控的学习环境中思考和解决挑战性问题的学生,将能够更理智地看待各种问题并独立地加以解决。

    三. 资源型学习与探究训练

    "资源型学习"这一构想是与探究训练教学模式密切相关的。该模式最先由Suchman(1962年)提出来的。它基于这样一个基本想法:科学家用来解决与探究未知领域的方法应该教给学生。Suchman深信,独立学习与主动参与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品质。当学生对所呈现的问题抱有极大兴趣时学习效果最好。这种训练也为学生处理各种发生在日常生活与工作环境中的问题作了更恰当的准备。

    一般说来,在探究式训练中,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问题或一个疑难情境,学生必须对这个问题或疑难情境予以分析。教师只能回答"是"或"不是",对问题不能给予直接解释。学生根据问题收集信息,并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材料收集的基础上对信息加以分析与解释,然后提交讨论。探究训练主要强调的是过程,但知识内容的同化也是预期的结果之一。这种模式在中小学课程领域均为适用。

    Gunter等人(1995)指出,在进行探究式训练中,可以采用求同法或求异法。在求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问题得出一个预定的答案。例如,学生需要知道植物是如何利用光来制造食物的。此时会有很多资料能用来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但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基本答案。如果呈现给学生的问题能够导致几种合理的回答,这就表明教师采用的是一个求异过程。例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后,呈现给学生一张图片,图片上是某些种类的植物在黑暗中生长,这个疑难情境中提供的新信息将引发学生重新评价原有的假设。当学生寻求答案时,可能会对这一新现象作出几种解释。在开始的时候用求同过程,随着学生对这一过程的不断适应,再采用累进的求异过程是很有效的。资源型学习即引导学生经过一个探究的过程,强调运用丰富多彩的资源去解决问题。

    四. 技术、网络与资源型学习

    技术在资源型学习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因为它为教师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师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向具有不同背景、年龄及学习需要的学生施教。由于计算机具有信息提取便捷及资源共享的优势,已成为一种极具价值的工具。今天,运用联网计算机进行信息探索已直接进入了教室。

    在资源型学习环境中,网络能提高教与学的质量。然而,教师需要注意的是:盲目地浏览大量的网络信息,不但不能使学生成功地达到教学目标,反而会浪费宝贵的时间。教师需要对计算机网络教学进行有效地设计,以此提高资源型学习的质量。对于特定内容的课与特定程度的学生而言,许多网络上的有用信息由于其无序性而变得不可信或不适用。因而进行网络教学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在设计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课程时,应注意到,所有的信息都会随时更新、组织及移位等。学生对此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随时愿意用更新的信息取代原有的信息。如同Suchman所深信的,资源型学习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学生将懂得:所有的知道都是暂时的。科学家与学者们在不断地进行新的发现。"正确"仅仅是对于某段特定的时间而言的。学生应该学会包容在伟大的探究创造过程中的模棱两可现象。

    新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变革不可能是自动化的,魔术般的。网络联系也不可能使"教"立即变得容易起来,但要在信息时代取得成功,教师应积极地把各种有用资源结合到他们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中去。教师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应成为一个指导者,而不仅仅作为一个内容专家。教师重在教给学生如何学--如何查找、收集、分析和交流信息。这种有效地发现、应用、呈现信息的能力必定会成为当前与未来的劳动者走向成功的基础。

    教育工作者应更客观地看待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本身并无好坏之分,问题只是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来促进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能提供各种媒体,包括印刷品、电影与视听材料,也给人们提供了无限制地收集有用信息的机会。学生能由此摆脱课本作者与授课教师的局限,站到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仅如此,学生还能够与班级以外的个体相互作用。

    五.运用网络作为一种资源学习手段的教案设计

    在设计的最初阶段,要让学生懂得收集信息的理由以及期望他们收集哪类信息。教师应先对任务作出明确的界定,以便于师生双方就任务进行有效地交流。如果学生对最后结果到底需要何种类型的信息,为何这类信息是重要的一直迷惑不解,就会产生一种挫折感,以致于在学习还未开始前就有可能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清楚地指导能使学生体会到完成学习任务的可行性,并在完成学习任务开始时就有一种安全感。

    以下几点指导步骤是基于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基础提出来的,它可以为正确运用网络工具进行资源型学习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1.选择问题并为资源型学习策略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显然,像"8X4=?"这类题目是不适宜用作网络学习的。问题的答案要来自具体的、事实性知识。如通过讨论地球上潮水涨落与地球月球间位置的联系,要求学生总结出引起这种联系的可能性因素,这就是一个在网络点上运用有效资源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好题目。要选择一个对学生有挑战性的事件、情形或问题。这类选择有助于明确信息查找的目的,应把问题与原先的知识联系起来,复习与当前问题有关的关键词汇。

    2.确定信息查找的具体教学目标。确切地告诉学生在程序结束时他们需要采用何种过程,完成查找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要告知学生他们所采用的程序及其实施过程将会怎样接受评价。

    3.为实施查找选择正确的网络节点。确定正确的网络节点能减少学生查找的盲目性,节省学习时间。要向学生解释这些正确的网络节点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选择它们作为可信的资源。至于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不同的课程领域提供有用的网络节点,这类指导书目前在市场上往往是现成有售的。

    4.说明查找过程。教师需要解释学生应遵循的查找原则。然后由学生在经过选择的网络节点上收集有用信息来解决问题或寻找答案。学生应该整理在查找中所记下的原始信息,据此形成一个可能的答案或解释。不仅要求学生呈现他们的答案,并且能对此加以论证,同时也要求学生说明他们所采用的过程。查找过程可以是全班进行,也可以是小组或个人查找,在查找程序实施前要确保学生理解实施的途径。

    5.用书面形式向学生提供问题或疑难情境。应向学生提供一种记录数据的方法。另外,教师预先准备一份记录清单是必要的,用来记载学生在学习中对学习任务可能提出的问题。

    6.收集、评估和组织材料。学生在经过选择的网络节点上查找到相关信息后就需要加以整理。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评价所收集的与任务有关的每一条信息的适用性,删除不适当的信息。评价同时还应对信息的新颖程度及其可靠性作出评价。最后对有用信息按一定逻辑加以组织。

    7.形成答案。学生应概括、解释、推断、分析已经记录下来的信息,然后用这些信息去论证他们的结论。

    8.解释答案。学生对需要回答的中心问题作一个清楚的、论据充实的呈现。呈现时应遵循由教师根据课程目标所制定的特定程式。

    9.分析查找过程。学生应讨论他们用来探究问题的整个过程。分析探究过程中哪些技能运用合理,哪些技能用得不尽人意,并指出以后查找时可作哪些改进。

    10.评价结果。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结果作出书面或口头的评价,同时由教师作出反馈,告诉他们所得出的最终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吻合程度。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资源型学习》摘要:具备的能力有:(1)获取和评价信息;(2)组织和保持信息;(3)解释和交流信息;(4)用计算机处理信息。 因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首要课题。美国图书馆联合会认为:为了有效地适应日益变化的环境,人们不...
相关文章挖掘农村课程资源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浅谈农村小学现有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利用综合学习资源,拓展语文课堂空间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开发
浅谈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教学策略
浅探以围棋辅助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的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新理念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阶段目标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设计
小学1~6年级语文各阶段学习目标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