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文化 加强素质教育

2005-08-08  | 民族 中央教科所 中华 
――中央教科所、中国青基会、中国教育报研讨会摘要 

(一)素质教育应从人文教育入手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华中理工大学前校长)
我国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纵鉴历史,横观现实,一个国家,一具民族,没有先进科技,就会落后,痛苦受人宰割;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传统优秀文化,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会虚无,就会异化,甘愿为人奴隶。中华民族为什么能经历五千年风雨,特别是一百多年的前赴后继的艰苦斗争中蓬勃壮大,就不值得深思吗?人文文化对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太重要了!何况,对于思维、培养灵感、孕育创新能力,人文文化有着巨大的作用。爱因斯坦讲得多么深刻,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美国80年代诺贝尔资金获得者斯佩理的研究成果,也充分表明人文文化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开发有着首要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深信,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人文教育从娃娃抓起,这对强大国家、繁荣民族、造福人类而言,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也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题中应有之义。在此顺便提及,正因为考虑到人文文化对人的人格与感情、人的思维方式与水平、人的非智力因素等影响极大,考虑到一个民族的源头文化的深刻影响,所以我规定了我所指导的博士生,1998年入学的,必须学、背《老子》,1999年入学的,还得加上学《论语》、背《论语》的第一篇到第七篇,否则,不予论文答辩。

王尧(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1998年10月孔子诞辰时,台港澳少年儿童到京与北京的小学生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朗诵中,孩子们的中国心得到充分的展示,也使我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震撼。现在青少年出现一些问题,使我想起卢刚事件。卢刚求学一帆风顺。研究生刚读一年,被丁肇中招到美国去,但他极端追求个人私欲,竟然杀了5个博士。他的知识可能满分,但作人的智能却等于零,无非是现代动物而已,人除了动物的本能外,还应有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训练他的知识,还要提高智能、判别力、适应力、学会如何做人,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今年要在100个县推广古诗文诵读,这就很好。应与教育界的领导、教师沟通,使诵读活动与减负、提高素质相结合,台港澳的少年儿童就不觉得诵读是负担。使古诗文控制在孩子们能接受的量。

李告(共青团河北省赤城县委书记)
赤城县地处冀北山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过去教育很落后,农村学校孩子基本没有课外活动。学生之间互相起外号取笑,满口的俗言俚语充斥着不健康的内容。去年3月份,我县开始在12所希望小学开展“古诗文诵读工程”,县里把这项工程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来落实,共青团也把它当作学校德育的载体来实施。到目前,全县共有18个乡镇的50多所小学、中学的近2万名学生参加了这项工程。这项工程的开展,给我们这个偏僻的山区县带来了很大变化。首先是学校的校风校貌有了很大改观。一开始,有些教师觉得负担很重,不愿意搞。开展一段时间后,教师们发现了古诗文诵读给学校带来的变化,自己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其次是孩子们的整体素质提高了,自学意识、自理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增加了。由于50个孩子只有10本书,一些孩子在手抄读本过程中,不仅记住了诗文,铅笔字也练好了。此外,古诗文诵读调动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未能用普通话教学。为了领诵好学生,各个学校想尽办法学习普通话,现在12所希望小学的教师都可以用普通话讲课。在去年底教委组织的全员达标考核中,12所参加诵读学校的教师达标的比例要高于不参加诵读学校的比例,担任诵读任务的教师达标的比例要高于不担任诵读任务教师的比例。县里有人编了顺口溜,这样说:“团县委搞诵读,学校校风大改观。小学生读美文,校园随处可见君子。希望小学诵经典,教师素质大提高。减负之后怎么办,都来诵读古诗文。”刘开云(北京大学附小校长)做为从事教学工作的我们总是在思索,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怎样才能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当我们了解了这项活动后,我们觉得对于孩子们继承中华民族的瑰宝,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陶冶情操,养成高雅的气质,提高文学素养以及训练记忆力都非常有帮助。在学校里,由于孩子之间差别较大,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去诵读,不规定篇幅,不作硬性要求,避免过重负担。学校和老师的作用是引导、激励和帮助,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诵读古诗文的真正意义,将会体现在学生未来的人生旅途。

张鸿敏(北京四季青中心小学校长)
我回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向老师们介绍今天的座谈会。为什么我们的思想教育苍白无力?听到赤城的孩子们因没有古诗文读本而手抄时,我很感动。我们首先要感染教师才能把这一活动搞好。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明白中华传统美德,为作人奠定基础。我们是农村学校,孩子们到校都比较早。这样除了一三五早上诵读,音乐课也适量加进诵读。农村孩子的素质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才会提高。

(二)民族文化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源泉:

许嘉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给博士生出过一道思考题:
上个世纪之交,文人都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国学根底很深,包括茅以升那样的理工科学生在内,从而产生了一批大师级的人物。近几十年,为什么我们没有大师级人物?为什么没有产生世界性的著作?我觉得,除了封闭、积贫积弱,“文革”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传统文化的底子太薄。许多中学生写的汉字还不如日本人,也不如台湾。多年极左的政治运动导致传统文化断层,这是一个惨痛教训。孩子们不可能读那么多哲学,作那么多形而上的思考,最好的办法就是诵读古典优秀诗文,那些名篇、名句都是人生哲理、中国魂,字不虚设,一篇顶若干篇。

“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我认为单是业余诵读还不够,它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希望教育部门考虑。古诗文诵读还要与历史学习结合起来。古代诗人、文人得意的少,不如意、不得志的多,有的是为了爱情,更多的是忧国忧民。

任继愈(国家图书馆馆长)
中华民族虽然劫难重重,但没有垮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文化继承工作做得好。我赞赏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记诵是维系民族文化传统的好办法。自然科学不发展不行,“两弹一星”上不去,我们在国际上的发言权就不多,但人文科学也要赶上去。工程技术解决的是局部问题,人文科学提供的是宏观看法、全局观念。文化不能急功近利,文化没有暴发户,不能白手起家。“文革”结束不久,中国科技大学办少年班,当时我说提出要补中国历史教育,否则毕业后都给人家打工去了。

连秀云(中央教科所副所长)
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报告》发表以来,我国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并从社会科技进步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迫切需要,思考着深层的文化资源开发问题。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它铸造了文明古国的民族灵魂,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它给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深深烙上了龙的传人印迹。在中国,在海外,在过去,在今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都是构成炎黄子孙的民族的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之一。古文的名篇佳品,不仅是教育人的宝贵精神食粮,而且作为文学艺术东方,也可以教会一代学子写文赋诗,提高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能力,通过古文诵读学习,口授心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素质教育,关键是开发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但是,对科技知识、文化知识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决不是离开历史文化知识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仅靠数理化、外语等学科的教学就可以完成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比较信仰现代科技知识,而疏忽人文知识,这不能说不是今天教育的一大缺憾。实践证明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人文素质必须是达到一定水平的,应当从历史文化积淀中吸收那些优秀的人文精华,首先学会做人,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中小学阶段对一个人一生的文化知识结构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古文诵读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一种方式方法,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界的极大关注。今天大家聚集在这里共同探索这个有意义的课题,对我们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工作者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对于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正在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借鉴。在坚决贯彻教育部关于“减负”精神的前提下,人文教育正做着新贡献。(三)陶冶情操,加强品德教育:刘雁(天津河东区一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走进我校大门,迎面便是“本月德育导行语:不学礼,无以立”这句孔子的名句。这是我校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后我们少年队与德育室自本学期共同推出的加强德育的新举措。一年多以来,我们把古诗文诵读作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切入点,从中华民族最悠久的文化精髓中汲取营养,让学生们在“读中华美文、做少年君子”号召声中,做胸怀传统美德的新世纪人才。由于诵读活动可以开发智力,有助于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古诗文诵读成为孩子们自我教育的教科书。六年级的一位学生因为连续三天不写作业被送到了我的办公室。他的眼光与我对视的刹那,我觉得其中充满了对老师严厉批语的不屑一顾,和对自己没完成作业无所谓的态度。在询问了没有特殊情况以后,我把他带回了教室。这时,朗朗的读书声响起:“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古诗一连背了三遍,我看到他闭上眼睛,我知道他在用心灵去听。他在很短的时间里补上了作业,并在作业本中写道:失去的时间成为昨天,我希望把知识追回来。一位班主任老师向我说了这样一件事:班上一个同学丢了钱,大家都怀疑是某同学拿的,老师苦于没有证据。于是班里开了一次班会,内容就是学习《后汉书》一则。第三天,丢了的钱被放回原处,这位同学向老师承认了错误。老师问是什么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说是古文中“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这句话。看来,古诗文已经逐渐扎根在孩子们的心里,他们用古诗反抒发自己的感情,用名篇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学习,用警句衡言端正自己的行为。遇到挫折时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自勉,把“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为人生的信条。

潘自由(中央教科所研究员)
我是搞小学语文教材的。孩子们有好奇、好胜、好玩等特性,同时形象思维占优势。而古诗文意境很美,稍加解释,就可在孩子脑中产生美的形象。
一次我到浙江宁波出差,一所学校2年级的学生在背《王冕学画》一文,可是半天背不下来。于是我用语言描当时的形象,促使他们记忆,结果孩子们很快就背出来了。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优势。另一个是孩子的记忆力强。古文诵读恰恰适应了孩子们的这些特点,对陶冶情操、更好地发展形象思维大有益处。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存在大量的分析和一些支离破碎的东西,对此,我们也搞了一些试验。80年代初,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特级教师霍懋征的试验班上,孩子们就可以连续不重复地背诵古诗词,此起彼伏。试验非常受孩子们欢迎,也说明孩子们完全能够接受。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大有好处。我提个建议,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在内容的选择上,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古诗文可否多选一些?这样可以陶冶情操,激发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活动的开展途径上,是否可以以课外、业余为主;鼓励学生参与,而不是强迫或拔苗助长;不作为作业负担,更多地是开展竞赛、比赛、朗诵表演,以激励学生。每天一二十分钟,日积月累,孩子的文化修养、文明程度都会大大提高。

刘佳苗(北京琉璃寺小学教导主任)
我们学校是去年9月才正式启动“古诗文诵读工程”的。刚开始时,学生的兴趣不是特别高,全校300多名学生中只有200多人参加。随着这项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现在已经100%参加。孩子特别愿意学,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每周五在学校广播中开设的擂台赛,开始时孩子胆子比较小,只有高年级的学生来参赛,而现在,连一年级的学生也都敢来打擂。为了让学生更有兴趣学,学校还设计了通级卡,一张别致的通级卡,调动了孩子莫大的积极性。我们把古诗文根据长短、难度分为三级,在通级卡上标明通过的级别以及孩子的班级和姓名,把通级卡别在胸前,现在在学校已成为一种时尚。
古诗文的感染力是无可比拟的,它的感染力不仅在于感染孩子,而且也感染了成人。工程刚启动时,都也并不都有意参加的,因为老师的工作量等于又增加了,但久而久之,孩子的那份热情感动了所有老师召集师生共同诵读古诗文,已经形成了一道校园风景线。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较少想到别人,由于学了古文,知道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话,受到了启发和教育,学生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上星期召开家长会时,家长们纷纷要求学校“减负”后让古诗文诵读来填充孩子业余的时间。(四)全社会都来关心素质教育

陈越光(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全国组委会主任)
一年前,我们作了调查,孩子们当中流行什么?流行广告词、流行歌曲。为了传承5000年中华文明,造就一代有文化准备的新人,我们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1998年夏天,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由青基会社区和文化委员会具体负责实施和推广这一活动。这项工程主旨在通过学校、社区和家庭,组织少年儿童朗诵、熟背中华古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活动的试点是1998年初进行的。当时在城市和农村不同类型的学校选1500名学生作试点。效果出人意料地好,孩子们的接受能力、记忆力很强。近600字的《岳阳楼记》,平均4天课余时间就会背了。在北京21世纪学校本想找1个班试点结果9个班听说了都要搞。家长的积极性也很高。目前诵读活动已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开展,直接参加的有近70万儿童,直接受熏陶的成年超过420万。还有间接的大型活动,如与北京音乐厅合作演出30场唐宋名篇音乐会,还到上海、广州、太原地巡回演出,引起很大社会反响。同时各种古诗文版本纷纷出现,间接影响可说是直接影响的10倍。从1999年开始,我们每年组织1000所希望小学参与并逐步在全国希望小学普及这一活动。希望到2010年,全国100%的省,100%地、市,80%的县都能开展,直接参加的少年儿童达500万,直接影响的成年人3000万。
“减负”文件下达后,我们希望将诵读活动与素质教育结合,扎扎实实推进素养的形成。

吴世煌(中国心理学会教授)
中国青基会开展的古文诵读活动与素质教育是个什么关系呢?每天十几、二十分钟算不上负担,“坚持数年”本身就是对意志品质的训练。况且一篇篇经典古诗文中蕴涵的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人生哲理等等,则更是随着诵读记忆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着孩子的心灵。有人说诵读就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死记硬背,似乎应取缔。殊不知,知识要靠积累,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记忆力的训练是智力开发、训练的必要手段。“死”记“硬背”古诗文经典还是训练机械记忆能力的良好方法,而少年儿童正处于发展机械记忆能力的关键期,错过这关键期就是想“死”记“硬”背也是难上加难了。作为中国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他有什么样的地位,几乎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与经典相联系,不在青少年时代进行较系统的训练,就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那又何谈高素质呢?经典中有哲学、有智能、有历史、有道德、有文化、有美学、有中华民族之魂,涵储着中国人文精神的基因,所以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经典训练不限于学校教育的范围而推广到整个社会,是很有必要的。”诵读经典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刘国正(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 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
我赞成中小学生多读些古诗。古诗的教学,有两种不正确的观念,一是嫌它古,二是嫌它难难教难学。
先说古。古老的并非都是陈旧的,麦稻菽粟,发掘远古的墓葬就有发现,但是至今仍然离不了它,离了它就会饿肚子。古诗中自有历古常新者在,其中涵蕴的爱国精神,热爱人民、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精神,还有高妙的语言艺术,都是世世代代饮之不竭的、无可代替的甘泉。我们离不了它。
再说难。教学古诗,基本方法是让学生熟读背诵,感受其中的诗美,受到熏陶渐染。教师只消略加点拨,学生不懂的,留待以后加深理解。我幼时读《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背得烂熟但不懂,长大了才知道,一时弄不懂,以后才明白,是阅读中常有的事。

李功毅(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
最近一个时期,关于学校教育和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成为全社会都在议论的话题,热度空前。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社会环境、物质文化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使得青少年的教育面临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新课题。江泽民总书记不久前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正是站在这样一个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深刻地提示和表达了问题的要义,为全党和全社会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指明了方向。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提出和展开的,它是应运而生的。因此,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热烈响应。初步的实践表明,它适合在青少年学生中普遍推广,比其它内容和形式更容易为青少年学生接受、记住和内化,它对于改进语文教学,加强德育,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中国教育报作为面向整个教育战线的有影响力的媒体,肩负着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为学校广大师生提供信息、知识服务的重要职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宣传贯彻江总书记的重要谈话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推动教育深化改革,加强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首要和根本任务,深入持久地做好。结合上述宣传任务,我们将关注和积极宣传报道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的这项具有开创性和跨世纪意义的文化工程,推动这项活动的开展,为这项有意义的事业鼓与呼。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弘扬民族文化 加强素质教育》摘要:民族为什么能经历五千年风雨,特别是一百多年的前赴后继的艰苦斗争中蓬勃壮大,就不值得深思吗?人文文化对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太重要了!何况,对于思维、培养灵感、孕育...
相关文章幼儿民族文化教育初探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
将民族文化融入音乐活动中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
为什么孩子不爱读书 因为父母错过了黄金阅读期
什么是儿童绘本 怎样引导孩子阅读儿童绘本
什么是儿童文具 如何选购儿童文具
什么是图画书 阅读图画书有什么好处
如何为孩子选购学习机
亲子间朗读的益处与原则
让孩子坚持阅读的竟有这么多好处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家长这样做
小学英语学习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多数家长不
孩子不阅读 基本已经具备“差生”潜质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